书院文化
书院文化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化教育组织,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
展史上,对华夏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护、更新、传递作用。
书院文化起源于古代士大夫、知识官僚的私人书房斋院,形成于唐玄宗
开元年间。唐.丽正、集贤等国家书院的建立,是中国书院文化成熟发展的
标志。
古代书院从唐朝兴建起 40所书院开始,到南宋时出现了第一个高峰
期,达到了317所;到明代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达到了1962所;到清代出
现了第三个高峰期,达到了4365所。在明、清二个书院发展高峰期中,还出
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各级官府和官员投资兴建书院的力度大大超过了民间
力量。明代官办书院占当代书院总数的68.36%,清代官办书院占当代书院总
数的76.72%。
滑县欧阳书院,兴建于明.万历年间,处于书院文化第二个高峰期中的
第二个凸峰期。这个凸峰期由王阳明、湛若水二位儒家“心学”大师带起,
各地官员无不纷纷做起,以示自己的斯文和政绩。时任滑县知县的王廷谏,
崇尚斯文,品性孤高,当然不会落后。
王廷谏,河南项城人,明万历二十九年,从内黄县令调知滑县令。史书
评价其:“明敏简静,因孤高被劾,改教而去。”他清净孤高,不流于世俗
之辈。知内黄令时,别人修功德碑、恩荣坊,他修“清云坊”;知滑县令
后,他修了“澹水亭”,并作文歌咏:“我亭澹如水,无念自清虚,雨露窗
前草,羲皇架上书。”羲皇,古人指伏羲氏。认为伏羲时的人,无忧无虑,
生活十分闲适得意。陶渊明曾作文曰:“常言5、6月中,北窗卧下,遇凉风
暂至,羲皇袈上人。”
王廷谏,这样一个自比一杯清水、追求无念清虚、只想如羲皇架上人一
样开心读书的地方主权官员,在兴建自己管辖地盘上的书院时,无疑会寻找
辖区内最合自己心意的书院魂灵。
先儒欧阳修,就是最合王廷谏心意的书院魂灵!
其一,欧阳修的文章,此时已播闻天下,全国皆知。
其二,欧阳修已于本朝嘉靖年,被世宗帝封为先儒,诏入太庙,享受全国大
典祭拜。
从汉明帝永平15年(公元73年),到民国8年(公元1920年)的长达
1993年的历史长河里,先后被请入国家太庙的至圣先师、先哲、先贤、先儒
共171位。在这171位人员中,在滑州生活、学习、工作过的人,唯有欧阳修
其三,先儒欧阳修二次为官滑县,官民皆崇仰敬拜,把欧阳修先生做为
因此,聪慧过人的王廷谏,就在欧阳修于滑县的“燕居”画舫斋旧址上
兴建起书院,名曰“秋声书院”。书院内重建了“画舫斋”,并围绕当时无
人不晓的欧阳修的“秋声赋”文章,修起了文清气爽的“秋声楼”。分别为
“斋、楼”题写了“画舫锺其后,秋声因其赋”的匾额。又亲笔题写 “宋
欧阳文忠公读书处”, 刻碑文立于书院门首。
这里谈一下王廷谏兴建的“秋声书院”与欧阳修“秋声赋”文章的关
——《欧阳修文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中对《秋声赋》的注释之
一,是该文作于“嘉佑四年”。宋仁宗. 嘉佑四年,既是欧阳修在宋仁宗.庆
历三年,离开滑州15年后的时间。也就是说:欧阳修的《秋声赋》,是欧阳
——欧阳修在滑州为官通判时,其思想壮怀激烈,强烈支持新政改革,
欲与朝中保守派争斗决胜一番。他被诏离滑州回朝后,撰写的著名文章《朋
党论》,就是他这个时期思想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秋声赋》一文,是晚
年的欧阳修在宦海中经过大起大落,走过了从九品小吏——二品高官——到
仓库官的仕途路径,以和在滑州为官时全然不同的思想价值观抒写出来的心
肺音声。也就是说:欧阳修在滑州为官通判时的思想价值观,是不会写出
——在目前能查阅到得滑县志书中,既《康熙志》、《乾隆志》、《同
治志》、《民国志》中,关于“秋声书院”的叙述,都没有涉及到欧阳修先
《康熙志》中说:“欧阳文忠公书院,在儒学前东南隅。万历癸卯年,
项城信卿王公创建大厅三楹,额曰:“画舫锺其旧也”;高楼三楹,额曰:
《乾隆志》中说:“欧阳文忠公书院,在儒学前东南隅。万历31年,知
县王廷谏建大厅三楹,额曰:画舫锺其旧也;高楼三楹,额曰:秋声因其赋
也。爽坛宏敞,为一时巨观。后知县吴图功、张新诏、张忻、李岩各有增
修。后渐圮。国朝顺治九年知县王鼎重修。月课多士于此。时院南,秋水汪
洋,一望无际。课士之余泛舟于上,于绅士徜徉吟和,名其水曰:文湖。于
《同治志》在几乎一字不差地引用《乾隆志》对欧阳文忠公书院叙述的
同时,又记:“查卑县书院,为宋儒欧阳文忠公读书处,因以公姓命名。楼
《民国志》中说:“书院在城内东南隅,即宋欧阳文忠公画舫斋之遗
址。明知县项城王公廷谏于万历间建秋声书院,因画舫斋后有秋声楼,相传
从距离直接兴建“秋声书院”时期仅有60余年的康熙年代志书,到距离我
们今天也仅有60余年的民国年代志书里,都没有记叙:“秋声书院”源于欧
阳修在此作“秋声赋”文章之事,只有明白无误地记说到:“秋声书院”,
到了50年后的清.顺治年间,明万历年间的“秋声书院”,更名为“画
舫书院”。这个名字的出现,一方面,体现出封建社会里本朝要对前朝否
定、更改、淡化的共性文化意识,另一方面,也显现了此时的滑人想把书院
清康熙年间,“画舫书院”,更名为“欧阳书院”。为什么又出现这样
一个更名呢?我们还是要先看一下中国书院文化的发展历史:清代,是中国
书院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也是最后一个高峰期。康熙年间,是清王朝
从建国初期对书院采取抑制阻止政策,经过顺治年间的缓和,开始步入向高
峰期发展的阶段。康熙以向书院赠送经书,为书院题写匾额等主要方法,开
始明示自己支持书院发展的态度。他先后为全国23所书院题写匾额。其中,
为河南开封“游梁书院”,题写“昌明仁义”;为开封“大梁书院”,题写
“两河文明”。康熙,还特别喜欢在民间宣扬自己注重宋朝的“程、朱”理
学,而看不起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各地官吏大都会寻找自己辖区内的宋朝文
化元素,和朝廷保持一致。此时的滑县官吏,在重新整修“秋声书院”时,
也会十分喜欢用宋朝曾在滑县为官的大儒欧阳修的名字,来重新命名为自己
清光绪帝变法,天下书院统改为学堂。光绪29年,“欧阳书院”整修
时,更名为“欧阳学堂”; 光绪32年,更名为“景贤学堂”; 光绪34年,
1949—2012年,先后显名出:“滑县师范学校”、“育红小学”“中心幼
儿园”、“滑县特殊教育学校”、“欧阳中学”。先儒欧阳修先生“画舫
斋”遗址上的书院文化魂灵,一直在滑州大地上传承者、发展着、延伸
欧阳中学,是历代滑人崇敬欧阳文忠公,尊扬先儒文化历史长卷中的现
欧阳书院,是这幅历史长卷中一个渊源辉煌的再现,是今日滑州大地上
如今,我们在文化园建设的“欧阳书院”,是一组仿明清建筑风格的仿
古建筑群,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规划,湖北大冶古建公司投中
标施工,总投资756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245平方米,由先师殿、明伦
堂、先贤祠、名宦祠等主要殿堂组成。建成后的欧阳书院具有博物馆的作
用:收集展示各种文物史料和现代资料,集中展示先儒欧阳修先生在滑州留
下的珍贵文化财富,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指导作用;同时具有对历史文化的
传承作用:通过互动参与性的古时授课、听学、开考,及发放“欧阳书院”
目前,欧阳书院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书院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将按
国家5A级景区标准配备。2014年的金秋时节,欧阳书院,这座在豫北15个市
县中仅有的一颗展现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明珠,届时将对海内外全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