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道家纺老粗布

      “故道家纺老粗布”起源于地处滑县县城东南35公里的万古镇张营村。万古镇位于黄河故道,隶属于黄河古文化带,蕴涵着丰富的民间文化与民俗遗产,手工粗布加工便是其中最灿烂的一项。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大汶河遗址就有“纺纶”出土,商周时期诞生了木质纺织工具——腰机,汉代出现梁机,到了唐朝,已经有了专门从事手工织布的作坊。
      隋末瓦岗军起义之后,万古镇妹村出身的义军领袖翟让,与其部下大将军秦琼,安抚村民,鼓励耕织,当时的万古出现一派鸡犬相闻、乡民怡然自乐的和平景象。传说唐高宗李渊非常喜欢这种舒适柔软的家织布,还曾传旨将万古粗布定为贡品。到了清代,故道家纺老粗布晋升为特殊贡品,成为大内御用之物。
      故道家纺老粗布从采棉到上机织布,要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栓布、织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每道工序里还包括很多让人叫不上名字的子工序,基本色线22种,全凭织女们一双巧手在豫北广泛流传的《棉花段》歌谣说的就是织布加工程序“……奇溜嘎嗒去轧棉,一边出的是花种,一边出的是雪片。沙木弓,牛皮弦,锭沟夹个枊芭椽……拿挻子,搬案板,搓得布绩细又圆……织布就像从花船,织布出来平展展……做了一件大布衫……”这些民谣不仅形象的唱出了织布的流程,还道出了手工粗布悠久的历史。
      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手织布,是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滑县万古镇张营村农家妇女秦素军在继承前辈们留下的老粗布传统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带领本村及周边的姐妹们用传统脚踏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纺织,织出了独具特色的老粗布,也织出了农家女锦绣的幸福生活。
      10多年前,秦素军看到村里的姐妹们农闲时无所事事,她便利用自己精湛的纺花织布手艺将姐妹们组织起来,用古老的纺车和织布机纺棉织布,然后做成衣服及各种床上用品。秦素军的老粗布结实耐用、美观舒适,很受城里人青睐。2005年,秦素军为自己的老粗布注册了“故道家纺”商标,并成立了滑县故道家纺粗布有限公司。公司所在地位于张营村,占地18亩,厂房数十间,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进行生产。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从事粗布加工的农户从最初的张营、胡营、妹村等村庄,逐渐辐射到慈周寨、老庙、桑村等三个乡镇的几十个村庄,带动农户数百个。目前,公司有传统木质织布机500多台,员工达1500多人。公司不但在我省郑州、安阳、濮阳等地设立了30个经销点,而且在山东、广东、上海等省、市也建起了加盟店。“故道家纺”老粗布已走出偏僻乡村,正在全国各地展示它的艺术形象和文化魅力。
      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秦素军还将故道家纺老粗布融入了时代色彩,新增了欧版、韩版及手绣、手纳、抽纱等工艺,通过各种图案的重复、平行、间隔、对比等变化,使产品更富有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
      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秦素军还研制出了粗布“凉席”,这种“凉席”具有不沾身、吸汗、透气、美观时尚、健体强身等特点,被誉为“空调席”,在安阳市旅游宣传暨旅游企业形象展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早在2008年10月,秦素军一边精心编织她的故道家纺老粗布,一边着手挖掘粗布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织锦工艺。经过两年多的潜心钻研与实践,秦素军凭借多年纺织老粗布的经验与感悟,在吸收全国各大名锦之长的基础上,2011年3月,秦素军终于用传统织布机织出了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织锦工艺品。从此,故道家纺老粗布不再单单是居家用品,它实实在在成了一种高雅的艺术品、室内的装饰品、珍贵的收藏品。毛泽东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时书写的“福”字,画家道中的“春风吹又生”牡丹图等,都是巧手织女们用织锦工艺织出的佳作。
      秦素军和她的农家姐妹们,在用最古朴的工艺挖掘抢救织锦的过程中,她们重新认识了这项历经数千年风雨的民族瑰宝,她们用一双巧手编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从而也成为拯救民族遗产的功臣。
      追求者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随着故道家纺老粗布的名气越来越大,位于张营村的生产基地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2011年,秦素军在滑县产业集聚区征地 亩,计划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集生产、技术研究、精品展示为一体的生产基地,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利用3年至5年的时间,培训手绣、手纳、抽纱、黄河织绣、织锦等各类技术人员5000余人,并在国内50个大中城市建立独立销售网点,让故道家纺老粗布走向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
      在省、市、县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故道家纺老粗布被成功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乘着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秦素军计划将司母戊大方鼎、甲骨文、红旗渠等独具安阳特色的物品织在老粗布中,并用织锦工艺将其再现出来,让故道家纺老粗布特色更鲜明、技术更细腻、品种更齐全、销路更顺畅,在世界各地都能散发出别样的光彩。
      同时成立故道家纺粗布研究所,对故道家纺有关的系列技术进行专题研究。秦素军说,作为故道家纺老粗布的传承人,她将以应有的历史责任感拯救几近失传的粗布手绣、抽纱等民间工艺,力求在传统的与民族的和谐相处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之路,让那些古老的织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唱出与时俱进的歌谣。

IMG_256

IMG_257

IMG_258

IMG_259

 

创建时间:2014-11-21 09:56
收藏
浏览量:0
首页    非遗保护    故道家纺老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