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四——滑县木版年画

滑县木版年画

   滑县,古谓之东郡,滑洲,明洪武七年始降洲为县,至今未变,是豫北一个非常古老而闻名的大县。滑县地域广阔,文化底蕴深厚,各类民俗事象缤纷多彩。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承发展着一个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的手工艺术精粹——《滑县木版年画》。它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闪烁着绚丽的光芒。

   滑县木版年画产生于明武宗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我县东南部的慈周寨前二村、前一村、林头村老店乡的马兰集和八里营乡关寨村等10多个村庄,以前二村、马兰集的年画最富盛名。

   其主要作品有:全神图,高142公分,宽75公分,主神72位,以三皇、如来佛祖、玉帝、千手观音、泰山老奶、观音、关公为主要人物及土地、雷神、田祖和侍人等共为79像。文化内涵深刻,最充分的体现了中原人民群众的崇拜和信仰。

   五神像图:高90公分、宽60公分,又分大五像、大四像、大三像、大二像、大天像等。主要突出玉皇大帝、送子观音、田祖、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公等,版面复杂而清晰优美,神像威武、庄肃并配以八仙对联,更显神威。

   钟魁捉鬼:高69公分,宽40公分,该幅版画粗犷豪放,夸张而富有美感,一直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鲁班,又称公输子,高44公分,宽19公分,该幅版画设计精细,配角侍从两人,木工用斧、锯、墨斗俱全。

   老君,高45公分,宽29公分,此图一神二侍,造型美观,观而叹之。

   牛马王:高43公分,宽27公分,以财神为载体,马王三眼六臂,夸张神武。

   文武财神:高45公分,宽27公分,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公两尊并坐,配有“马过五关想汉主,花开三月思桃园”对联,充分表达了群众对关公的崇拜和信仰。

   五神像图:钟馗捉鬼、牛马王、文武财神等版面复杂而清晰优美,令人叹而观止。

   除此以外,木版画还有“魁星点状元”、“猪拱灶”、“黑风旗”、“灶君”、“老黄牛”、“摇钱树”、“大龙灶”、“二龙灶”

   家族族谱版画有“岗叉楼”、“荣花树”、“十名义”、“八名义”古版画面10余种。

   扇面版画多以戏曲故事、山水画为主,古版大多已流失,现有不到十种。

   滑县木版画用料讲究,版面均用上等梨木板材;绘制原为蜡纸现今改用宣纸。制作工具有大中小刻刀,刷子、摚子、排笔、毛笔等。一幅版画需经定稿、素描、粘贴、雕刻、印刷、彩绘等工序。

定稿:选定设计图案,将图案在宣纸上用燃过的香头或粗铅笔进行绘制;

   粘贴:将绘制好的图案牢固平整的翻贴在事先准备好的梨木版上;

   雕刻: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技术要求严格精细,通常采用阴阳两种刀法。

   印刷:先将雕刻后的版面打扫干净,涂洒少许清水,稍时便涂刷上墨,并将印墨或印色涂刷均匀,然后试印数张取得好的效果后,即可大量印刷。

   绘画:是木版画的关键工序。印刷后的图稿,便可直接绘画。绘画时工序繁多,要求认真精细,手法采用阴阳色调,颜料以大黄、大红、大绿、朱红为主,用水稀释调和;精细部分使以工笔、水墨、色彩搭配严谨分明。

   滑县木版年画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工序繁杂、制作细腻、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为我国木版画的起源,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滑县木版年画销售地区广阔,不仅覆盖中州,而且东至渤海之滨、西至甘肃青海、北抵东北三省,从仅存的一张带有满文文字的《三像》版画墨样中,足以表明滑县木版年画在历史上的开放与极盛。

   滑县木版年画均为手工制作,用料作工严格讲究认真,作品大多代表吉祥如意、福、禄、喜、财、寿等,和人民群众生活习俗息息相关,并且能够长期保持不变质、不褪色,所以,她还具有一定的收藏观赏价值。

   滑县木版年画是农耕文化的反映,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滑县木版年画历史悠久,艺术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是传统手工技艺中不多见的绝技绝活,堪称艺术珍品、华夏瑰宝,不可失传,所以,她更具有重要的抢救、保护、传承价值。

   2006年11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在亲赴滑县慈周寨乡实地考察后,对跟随采访的中央、省、市三级媒体记者郑重宣布滑县木版年画是民间文化遗产的一个惊人发现,是半个世纪以来新发现的中国古版的画之乡,是在艺术上完全独立的年画产地,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存。目前,滑县木版年画已入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单位:滑县人民文化馆

 

创建时间:2014-11-21 09:56
收藏
浏览量:0
首页    非遗保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四——滑县木版年画